由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昌山教授、云南大学东陆书院院长施惟达教授主编的《东陆书院文丛·国家现代化进程与军阀论文集》已经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。《国家现代化进程与军阀论文集》是大型丛书《东陆书院文丛》的一种,该论集搜集了2015年东陆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“国家现代化进程与军阀”中参会专家学者的发言论文。



《国家现代化进程与军阀论文集》后记
施惟达
中国的近代是一个云谲波诡的时代。两千余年的帝制在内忧外患中崩溃于一旦,各种新旧力量、各种政治主张在这古老的国度轮番登场、交替上演,正所谓“城头变幻大王旗”。在此情势下,割据一方、拥兵自重的军阀无疑是其中的重要角色。从1916年护国战争开始,至1928年中华民国的成立这段时期,史称军阀割据或军阀混战时期,军阀直接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,而在从清末新军编练经1912年的辛亥革命,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更长的历史时段中,军阀,或者广义说军事强人,军事首领都一直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只不过称谓上有所不同,如学术界把1928年中央政府成立后的军阀称为地方实力派。
从革命史或政治史的角度来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特殊现象,军阀穷兵黩武、争王争霸、践踏社会秩序、危害一方百姓,应该完全予以否定。但从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,军阀,无论是从其扩充实力的私利出发,或是从其强国富民的理想出发,都是国家现代化之初的积极推动力量。“当传统社会精英走向衰败之时,新的精英阶层应运而生。随着工商部门与自由职业的出现和清末军事改革,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了三大新兴精英阶层:知识阶层、工商阶层与军人阶层,他们与原来的士绅阶层、官僚阶层与农民阶层构成了左右中国现代化格局和走向的动力群体。”“军人在现代化过程中实际地位之重要,远远超过其他阶层。”大多数军阀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改革政治、兴办实业、发展现代教育、倡导公序良俗,奠定了国家现代化的初始基础。就如云南之唐继尧,虽然有“治滇无善政,护国有奇功”的时评,但今天看来此论并非完全公允。至少,其主导创办东陆大学(云南大学之前身),就对云南省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同时其参与创办的云南讲武堂更影响巨大。如此等等,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被定型化的军阀。尤其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是,为什么很多军阀个人的文化与政治修养并不差,且具有全球意识,也充满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,但他们都要以枪杆子来支撑自己,而不能树立起理性与法律的权威,从而不能真正地走向现代?这其中有太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。
正是基于以上思考,与几位朋友商量,想开一个从国家现代化进程这一角度来重新研究军阀,重新检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军阀现象的小型学术研讨会,以加深对中国的现代化这一复杂进程的认识。于是向国内几位著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,尤其对军阀问题素有专攻的专家发出邀请,并提供了三个参考论题:1、西南边陲与“东方大陆”:唐继尧等云南军阀治滇新史料研究;2、专制还是“新权威”:后发现代化国家军人政权治理方式的国际比较研究;3、现代与传统:军阀的人格形象、道德操守与地方治理中的文化取向研究。我们的邀请得到各位专家的响应与赞同,会议于今年三月间在云南大学东陆书院顺利召开。本论文集就是此次会议的一个成果。
虽然这次研讨会的主题还未能完全聚焦于我们想要研讨的内容,毕竟学术研究是一个严肃的过程,需要一定的积累与深入的思考,不是简单的命题作文,可以短时成篇,但各位专家所提交的论文都是他们长期研究的成果,都有助于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。而这也是我们会议主旨的一个开始,能以此引起学界关注,相关的研究与讨论必将会慢慢展开。
书院管乔中理事长和夫人王建瑜理事对研讨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,他们伉俪专程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。原云南大学党委书记高发元教授也给予极大支持,在会议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。谨此表示谢忱!
是为后记。
2015年10月